东宣:碓窝神迎春送春习俗

2024-01-30 14:52文章来源: 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字体:【    】 打印

东宣镇的迎春送春习俗,颇为独特,展示和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欢喜、勤劳,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尊重。

那么,东宣镇用什么来迎春和送春呢?三个字:碓窝神!

在东宣镇文风村,有一个地方叫鲜家湾。山湾并不特别,山湾半腰,三两院茅草屋,一条鸡公车小路,路边杂草丛生,树木也稀稀落落、歪歪斜斜,看上去透出几分凄凉。

“鲜幺娃,茶壶烧好了没有?”洪钟般的声音从其中一院茅草屋中传来,激活了鲜家湾的平静。这声音是族长鲜廷银发出来的。

其实鲜家湾并不凄凉,零星的小花在杂草中一闪一闪,让人眼睛明亮;山湾里还有土窑,平时虽然闲置,但到了腊月,土窑就“闹腾”开了。淡淡的烟,从土窑冒上去,现在看来是污染空气,而在当时,就是生机的象征。每当人们看到土窑冒烟,心里就乐陶陶的。

土窑为什么会“闲置”呢?因为土窑是专门在腊月里为迎春送春烧茶壶而用的。

说是土窑“闹腾”,其实也就鲜幺娃一个人在土窑上。闹腾,指的是那份心情。

凄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已经到了腊月,马上要过年了,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大老辈子,放心嘛,不会误事的!”土窑旁的鲜幺娃扯长嗓门应了鲜廷银一声。

鲜幺娃平时在田坝里干农活,进入腊月,烧茶壶成了鲜幺娃唯一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暂时放在一边。这茶壶,是过年用的,是当地老百姓盼望的,每年都由鲜幺娃烧新的。每年腊月,鲜幺娃只烧两只茶壶,一只用于迎春,一只用于送春。烧茶壶期间,鲜幺娃不能回家,家里人也不能来土窑看他。除族长鲜廷银外,其他村民也不能来土窑。鲜幺娃吃住都在土窑上。为什么呢?要保证茶壶的洁净,要“一尘不染”。鲜幺娃还是十五六岁的处子,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

腊月,大地安静,正需要上升的阳气。鲜幺娃不敢怠慢,从进入腊月,鲜幺娃首先四处寻找“块子柴”。“块子柴”就是比较硬的柴,大多由壮树锯断、用斧头劈开而成。家里的柴不能用,因为家里的柴经过了他人的手,烧茶壶的柴只能经过鲜幺娃一人之手。那种小枝小丫、半湿不干的朽柴以及毛毛草草等等,更是不能用来烧茶壶的。烧茶壶是有讲究的,哪怕选柴,也不能有半点马虎。柴找好了以后,鲜幺娃这才去挖黄泥巴,黄泥巴要地下三尺的,农耕用过的黄泥巴不要。鲜幺娃挖来上好的黄泥巴,在模板上反复打磨成茶壶胚胎形状,直到族长鲜廷银点头首肯,这才放进土窑里烧制。鲜幺娃从十二岁开始就在土窑烧茶壶了。

鲜幺娃还只是一个配角。做碓窝神的才是主角。

在鲜家湾的湾上,也就是山丘的顶上,有一间临时搭建的“台棚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子住在里面。这个女子便是大家选出来做碓窝神的。

什么是台棚子呢?四根木桩分别驻于一间屋大小的四个角,木桩的上端前后各两根棚在一起,顶上用一根横木相连。然后,在四根木桩离地三尺处,架设用竹子编好的蔑芭(也叫床芭),蔑芭上铺上稻草,这就是床了。再往上面,用谷草把“床”罩住,这就是房顶了。因为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又因为是棚子,所以就叫台棚子了。

即或现在,在农村不少地方,依然看得见台棚子,那是庄户人家用来看守庄稼的。也有四处放牧鸡鸭的人家,借用近处的树木,搭建台棚子。

做碓窝神的必须是没有嫁人的女子,要身子洁净,要面目清秀,要耐得住寂寞,要吃得苦,还必须有齐腰的长头发。在做碓窝神之前,也就是还没有去湾上前,先要由婆婆大娘帮忙洗个澡,顺便看看身上是不是很干净,要换上大家凑钱缝制的新衣服,之后,这个少女就开始去湾上做碓窝神了。碓窝神同样要做两个。

做碓窝神的还必须是鲜家女子。被选上的女子,会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够为鲜家湾人做事情,是一大幸事,会被人尊重一辈子的。人们常常会神采飞扬提起某某年某某女子,为鲜家湾人做碓窝神,眼睛里全都是欣喜和羡慕。做碓窝神的女子,以后嫁人前,媒婆大多都愿上门提亲“牵线线”。做碓窝神的女子,大多也会找到一个好人家。家里的人也非常高兴,因为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家里需要的米面、蔬菜、肉类,都由乡亲们轮流供给。

这一年,就选上了鲜幺妹。

鲜幺妹在去湾上前,还要由以前做过碓窝神的教她怎么做碓窝神,族长鲜廷银自然也要细心指点,待鲜幺妹百分之百肯定没有问题后,还要在长辈和众人面前立誓。

族长鲜廷银问:“你一个人在湾上会觉得冷清吗?”

鲜幺妹答:“不会!有碓窝神保佑我!”

“你一个人在湾上会生病吗?”

“不会!有碓窝神保佑我!”

“你能够吃苦一个月吗?”

“不苦!有碓窝神保佑我!”

“山上有蛇,你不怕吗?”

“不怕!有碓窝神保佑我!”

“你能够做好碓窝神吗?”

“我能!有碓窝神保佑我!”

众人拍起了巴巴掌。

这所有的一切,表述着鲜家湾人对迎春送春的尊重,对迎春送春的尊重就是对“年”的尊重,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尊重。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大地开萌,农事顺利,天地人和,人们的心里早就“哟呵呵”吆喝开了。

鲜幺妹在湾上做碓窝神,她两眼镇定,一脸严肃,而水汪汪的眼睛,又显出少女的清纯。她对黄泥巴很感兴趣。她伸出手掌,把黄泥巴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两根辫子在她的背后悠悠晃动。白天,她认真做碓窝神,晚上,认真睡觉,什么也不想。虽然事前已经准备好了在湾上吃住的必须品,但是还是比较冷,这个时候,鲜幺妹就把谷草搭在自己身上。

做碓窝神比烧茶壶难多了。黄泥巴做的碓窝神,只准掺进很少的碎谷草,不得烧制,不准裂口。

其实,鲜幺娃和鲜幺妹都不一直是主角。因为,他们都会被换掉。鲜幺娃十六岁后,烧茶壶的事情就会安排其他人接替,他呢,就去讨老婆,成家生子。而做碓窝神这个角色,每年都要换新人。这还不是重要的。因为迎春与送春,是老百姓的节日,老百姓才是主角。

族长鲜廷银在腊月里没有空闲,他的心里挂念着碓窝神和茶壶。他知道迎春与送春的重要性。春,一年的开始。春是温暖,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是生长,万紫千红,耕耘播种。碓窝神做得好,茶壶烧得好,从某种意义上看,预示着鲜家湾人来年的生活会十分顺利。

族长鲜廷银还要忙着挑选抬碓窝神的人,还要挑选四个巡游碓窝神童子娃儿。

族长鲜廷银也明白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历年用于迎春与送春的碓窝神和茶壶,都顺顺利利完成了,没有半点闪失。至于挑选人,也从来都顺顺利利。

说话间就到了腊月底,碓窝神和茶壶也已经顺利完工。大年初一就开始迎春了,乡亲们兴奋得睡不着觉,只盼着大年初一,在族长鲜廷银门前,见证年年都见证的神奇。

一阵锣鼓响起,一阵鞭炮响起,大年初一到了!

清晨,族长鲜廷银门前,大人娃儿数百人,有本乡本土的,也有来自周边县城的,把个鲜家湾闹腾得红红火火。

“静——!”

族长鲜廷银长长吆喝一声,人们立刻安静下来。

原来,请碓窝神出来的时辰到了。

“一拜天老爷——!”

族长鲜廷银带头跪下,大家也跟着跪下。

“二拜土地爷——!”

族长鲜廷银带头跪下,大家也跟着跪下。

“三拜八方诸神——!”

族长鲜廷银带头跪下,大家也跟着跪下。

“有请碓窝神——!” 族长鲜廷银再次跪下。

这时,大家跟着喊:“有请碓窝神——!”

碓窝神其实早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只不过用一张红布盖着,显得十分神秘。族长鲜廷银吆喝一声“有请碓窝神”后,就有四个童子娃儿,缓缓把手中的红线往身边收,红线的另外一端连着盖着碓窝神的红布。

这时,人们看见盖着碓窝神的那块红布,一点一点展开,一点一点升起,最后,泥巴做的碓窝神出现在人们的眼睛里。

碓窝神的形状,与人们家里常用的碓窝一般大,沿口直径约30公分,高约30公分。

别以为泥巴做的碓窝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意义大着呢!

碓窝是什么?使用过碓窝的人都知道,它是用来装东西的,比如装花生、干辣椒什么的。装上以后,用碓窝棒把这些东西捣细,就可以作生活用品了。花生捣细可以煮花生稀饭,辣椒面可以做凉拌菜的作料,吃面条更离不开辣椒面。特别是遇贵客上门,想煮新米饭,就得把谷子装在碓窝里,然后用碓窝棒去壳。换句话说,敬碓窝,就是祈福好年景,生产大丰收,家家户户不愁吃。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要用泥巴做碓窝神,而不是烧制碓窝神,或者用石料做碓窝神呢?东宣镇文风村二社的鲜仲森说:“我们家里的碓窝都是石料做的,碓窝棒是长条形状石头做的。石头对石头,才能把碓窝里的东西打烂。用泥巴做碓窝神,道理很简单,泥巴做的碓窝神不烂,石料做碓窝更不会烂,表明生活更加长远……”

“有请茶壶!”请了碓窝神,族长鲜廷银开始请茶壶了。

茶壶依然用红布盖住,依然由四个童子娃儿把红布展开。

为什么茶壶要烧制呢?鲜仲森说:“我们现在说的茶,多指绿茶、花茶之类。而过去说的茶,更多指的是黄糖荷包蛋,或白糖荷包蛋。家里来了贵客,贵客还没有起床,主人家就端了一碗荷包蛋过来,说‘请吃茶’,其实吃的是荷包蛋。这是礼仪,这是待人、待客之道。这也是家庭殷实的表现。茶壶要烧制的才牢固,表明千年万年牢。”

话说族长鲜廷银还没有忙完。

在请了碓窝神和茶壶之后,还要在碓窝神里面放上一碗大米,表示有庄稼。然后,把茶壶放在碓窝神上面,茶壶上还要燃一根长香。这样做的意思是,不仅仅有吃有喝,还有道德礼仪。这两样,一样都不能丢。这些,都由专人来做。最后,还要由专人用草绳子把碓窝神的沿口捆住,草绳子的上面,结一个圈,一根扁担穿在里面,由两个身着彩色服装的汉子挑上。这时候,四个童子娃儿手里的红线已经转换成了五彩花灯。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花灯闪烁,好不热闹。

两个身着彩色服装的汉子挑着碓窝神,要走进方圆10多里的几百户人家家里。不能歇气,不能放担子。要知道,碓窝神是泥巴做的,担子是草绳子连接的,与其说是神奇,不如说是信心。

来到每一户人家,族长鲜廷银首先道上吉祥:“春天来了,大地开萌,农事顺利,天地人和!”

巡游祈福队伍里的人跟着说:“春天来了,大地开萌,农事顺利,天地人和!”

主人家感激不尽。迎春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正月十五过完,就算是年过完了,人们要抓紧春耕生产。正月十五的送春活动,则在田坝里进行。依然由两个身着彩色服装的汉子挑着碓窝神,走完方圆10多里的田坝。

“请吃米饭请吃茶(荷包蛋),红苕装满筐,玉米花生粱上挂……”族长鲜廷银扯起嗓子吆喝。

“请吃米饭请吃茶(荷包蛋),红苕装满筐,玉米花生粱上挂……” 巡游祈福队伍里的人跟着说。

听见吆喝的人们,双手合十,道:“碓窝神您好,我们会好好劳动的!”

直到夜幕降临,送春队伍回到鲜家湾。红红的、圆圆的月亮把鲜家湾照得金碧辉煌。有孩童唱道:

月亮婆婆,

火烧馍馍,

你吃心心,

我吃壳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