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捻会

2018-11-13 11:02
字体:【    】 打印

捻会和凑会,是太平镇农村的传统习俗。捻,即“抓”的意思;会可以作“汇”来理解。“会”和“汇”,是走到一起的意思。凑会,则是帮助他人的一种举动。

捻会和凑会进行的前提,必须得有发起人。在过去,不少人家很穷,想找点赚钱的门路,可是连买笼子猪儿的钱也没有。这时,为了买笼子猪儿,这个人就会发起“捻会”。

“笼子猪儿”,指的是关在竹笼里喂养、还没有进猪圈的小猪儿。猪圈的板缝比较宽,笼子猪儿容易跑出来;猪圈的猪槽比较深,笼子猪儿也吃不到食物。把笼子猪儿喂成肥猪,时间很长,但是花的本钱小。

发起“捻会”的人,自然是会首。那么,怎样进行捻会呢?有什么具体内容呢?

用买笼子猪儿来举例。如果要买两只笼子猪儿,需要40元钱,这个人一般会找10个人。找人是一个一个找,征求他们每人出钱4元,他们同意后,就约在一起捻会。这10个人,就是“凑会”的人。一般在会首的家里举行捻会。捻会之前,会首还要说一番感谢的话。会首当场把一张纸裁成10个小纸片,在纸片上写上1至10的序号。不会写数字的会首,就划杠杠,一个杠杠代表1,两个杠杠代表2,以此类推。然后把小纸片揉成疙瘩,再用双手把纸疙瘩捧在手心摇。摇上一阵之后,估计大家觉得摇均匀了,会首就把纸疙瘩往地上或者桌子上一撒。接下来,凑会的10个人,就开始捻纸疙瘩。会首不参与捻纸疙瘩,待大家把纸疙瘩捻了之后,需要确定一次自己捻到的号码,再之后,这10个人就每人给会首拿4元钱。

到了第二个月,就该捻到1号号码的人受益了。另外10个凑会的人,包括会首在内,每人给捻到1号号码的人拿4元钱。每个月每人拿出4元钱,直到每个人都把拿出去的钱收回来,这次捻会就结束了。会首每个月给其他人拿4元钱,每次都要感谢一番。捻会结束之后,会首还要一个个上门感谢一番。感谢他们帮助了自己。其他人会说:“大家都穷,互相帮一帮就过去了。” 会首把笼子猪儿喂肥卖了后,还要买回来一块肉,用蒜苗炒了,请大家在一起打一回牙祭。

会首征求他们同意,是考虑到人家也不一定有钱,不能够为难人家,必须要确定有能力每个月出会钱的,才在一起捻会。为什么每人出钱4元呢?难道会首家里一分钱也没有吗?不是!因为会首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要每个月拿4元钱出去,家里还得有钱买猪饲料,所以会首得有充分的准备,免得到时候拿不出钱来,就失去了信义。

说到信义,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发起捻会的。会首,必须是人们相信的人,必须是勤劳朴实的人,必须是能够做出捻会提起的事情的人。比如买笼子猪儿,人们要确定你是不是会喂猪的人。好吃懒做的人想发起捻会,人们一般会拒绝。这种拒绝,其实是一种帮助,免得会首到时候把事情做不好,会吃更大的亏。

现在有修建楼房的人家,如果钱不够,同样会发起捻会。由于修建房屋投资较大,其他的人会监督会首怎么用钱。

在过去,如果哪家人遇到了大的灾难,这个时候要发起捻会。不过会首不是当事人,而是当地有威望的人来当会首。这种捻会,会首不会第一个得钱,而是最后一个得钱。当事人是事实上的会首,发起捻会的则是凑会人之一。因为这种捻会,是帮助灾难人家度过灾难。度过灾难的人家,只需要感谢会首一个人就行了。会首不得接受灾难人家的财物,只接受感谢的话语。

哪家办喜事,钱不够,同样可以发起捻会。

主要一个问题:“人家帮助了你,你也要学会帮助人家。”只发起捻会、而不去凑会的人,最终会被人遗忘的。因为这种人只顾自己。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