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手绘习俗画古今

2018-11-13 11:02
字体:【    】 打印

徐家镇王显琼的手绘艺术,由来已久,远近闻名。她精湛的手绘艺术和生动的作品吸引着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前来学习参观,或者拜师学艺,或者求购她的珍藏。

王显琼年近八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这是她对手绘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另外一个成果。

王显琼家里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有绘画爱好者上门讨教经验。王显琼的手绘作品,全部来自亲身体会,大门上、客厅里、卧室里、饭厅里,或张贴或悬挂,一件件手绘作品跃然眼前。

鲜艳的花丛中彩色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似乎在寻找她书信的投递处。这是王显琼在池塘里采藕所得。

清凉的荷叶,荷花亭亭玉立,偶有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池的波光艳影。这表达了王显琼向往美好的情愫。

水阁轩榭,廊桥婉转,怀羞的少女团扇半遮美人脸,纤纤玉手拈花拂水,宛若花中仙子,飘然欲出。这表达了王显琼既古典又现代的情怀。

尤其是一幅《暮耕图》,远山含黛,飞鸟归巢,农舍炊烟,牧童黄牛,不仅仅诗情画意,更是王显琼对土地、对万物的一往情深。

王显琼自己也说不清她是怎么喜欢手绘艺术的。小时候,她跟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针线活,做布鞋,缝掉了的纽扣等,这都是大人叫做的,说的是:“一个女子家,不把这些学会,谨防二回嫁不出去!”“二回”便是以后的意思。当然还要扯猪草、打柴、挑水,什么样的农家活,她都能做。

王显琼也喜欢玩耍,比如与伙伴们跳房、踢毽子等等。

有一天,她看见地上有一块黑色的东西,她知道这是柴被烧了以后留下的“糊糟子”,她把“糊糟子”捡起来,准备拿回家去,过年的时候,作烤火用。“糊糟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炭”或者“炭花儿”,可以二次利用,一般作烤火用,把这种“炭花儿”放在一个铁盆子里,火燃起来的时候,没有火苗,没有烟子,只有看上去很温柔的红红的炭火。

没有想到“糊糟子”掉在了地上,她不小心把脚踩了上去,路上留下一道黑色的划痕。王显琼只知道石头可以划出痕迹,没有想到“糊糟子”可以划出痕迹,而且可以在地上、墙上、纸上画东西。

王显琼一路走一路画,画的有鸟,有树,有河沟,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从此后,王显琼喜欢画图了。

先是用“糊糟子”在地上、土墙上画,后来又用“豆腐菜果果”画。豆腐菜上面长有小果果,把果果揉烂,就有颜色了。用桑果子画更是自然的了,她见过人家吃桑果子,她自己也吃过桑果子,看见人家嘴巴上有桑果子颜色,她欣喜又找到了“一支笔”。

包干面条的纸,人家不要的纸,成了后来王显琼作画的必需品。

王显琼开始只知道单画,即用一种“笔”画,后来就知道把各种“笔”弄在一起画。

王显琼嫁人后,一直喜欢手绘,随着时代变化,王显琼买回来好多颜料。她可以真正开始彩绘了。

绘画的素材很多,见山画山,见牛画牛,见水画水,她还把麦子、稻谷、红苕、花生、玉米等等画了个遍,把农村的气象和农耕,体现得淋漓尽致。认识王显琼的人,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有懂得手绘艺术的更是说:“这是徐家镇的宝贝啊!”

现在,王显琼虽然年近八十,但是她对于手绘痴心不改。她的女儿,她的孙儿都是她的传承人。她说,虽然现在电脑技术越来越普及,现代科技绘画技法越来越多,但是,她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习手绘,希望手绘技法能够祖祖辈辈都传承下去。

正在手绘“24”字组图的王显琼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人民生活好幸福,她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通过一组组农民生活图画表现出来。

王显琼深邃的目光透射出几分睿智,咋一看,难以把她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联系起来:温文儒雅,秀外慧中,举手投足亦不失气质涵养。

王显琼的手绘艺术传到了学校,今年,徐家镇小学,开展了传统手绘艺术活动。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