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子坝人的端午习俗

2018-11-13 10:57
字体:【    】 打印

新桥镇桩子坝人过端午节,喜欢用包子代替粽子,还要洗热水澡,女娃儿的“过场”更多。

胡仕蓉生于1962年,20岁的时候,嫁给了桩子坝的刘姓人家。其实,她的娘家也在桩子坝。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桩子坝的,两家人挨得很近,相距不到两百米,喊一声,对方都能够听见。

在胡仕蓉的记忆里,过端午节,因为家里穷,极少用酒米合成的材质包粽子,大多用饭米来包,有时候饭米不够,就用面粉包成包子,代替粽子。但是不管用什么包,家里的热闹气氛,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爸爸也乐呵呵的,妈妈也乐呵呵的,孩子们抢着吃东西,一个劲吆喝“好吃,好吃”。

除了吃东西,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还要洗热水澡,这里说的热水与我们平时说的热水是两回事。不是用的喷头、浴缸,也不是用的自来水,而是父母用一个大木盆放在院子里,再用木桶担些井水,倒在木盆里,当太阳把水晒得有些热时,娃娃们就可以在木盆里洗热水澡了。父母说:“洗了热水澡,不长热痱子。”当然,有热水的木盆里,还放了不少艾草、菖蒲。这些草草,大人们说是药,当时医疗条件差,这样做能够防病,又是生活习俗。

端午时节,藤蔓丛生,父母还要给娃娃的耳朵、肚脐等地方,抹上一些东西,那东西凉凉的,父母说可以防蛇,后来才知道,这些凉凉的东西是雄黄酒。

胡仕蓉在家里是老幺,生为姑娘家,会扎花,会绣朵,还会做饭。到了谈婚论嫁了,胡仕蓉嫁给了挨邻侧近的刘家。胡仕蓉很勤快,给刘家的5个儿娃子和一个女娃子,各做了一双鞋,还做了6对枕头。胡仕蓉养猪也是一把好手,村里人说她家的猪圈就是一个钱夹子,胡仕蓉“咯咯笑”,终于吐了“真言”。原来,她在端午节这天做成了一双鞋,压在了猪槽下面,压了三天三夜才取出来。胡仕蓉说:“这双鞋是红色的。”听父母讲,把红色的鞋压在猪槽下面三天三夜,猪就有吃食,肯长膘,比其他人家的猪提前两个月喂肥,上市。

再近的娘家也得回。结婚的头一个端午节,她与老公回娘家。买了酒,买了肉,还买了100个做好了的咸蛋,为什么要买100个蛋?表示百事百顺。“端午”回娘家,老公和她都得了父母回赠的衣服,还有两把“勾勾阳伞”。

胡仕蓉生了孩子,按照传统,每到端午这天,她同样给孩子包粽子,依然是饭米、面粉来包,同样把井里的水挑来倒在大木盆里晒,同样在木盆里放上艾草、菖蒲,同样给孩子的耳朵、肚脐抹上雄黄酒。

胡仕蓉有孙孙了。她又把这一套方法交给儿子他们去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