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建议

2024-04-18 15:19文章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绵阳市游仙区委员会机关
字体:【    】 打印

游仙区位于科技城核心区、绵阳市主城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破题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的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任务,是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组成部分。辖区内分布中物院、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624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58所)三家国防科研院所,聚集神光系列等重量级“大科学装置”。拥有东材科技、中久大光、中广核技等创新型头部企业。游仙区也系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区上新建了光子技术研究院和624科创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区内拥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两弹一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深入人心,创新文化厚实。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浓。2020、2021、2022年游仙区企业研发(R&D)投入费用分别为5.2亿元、4.25亿元、4.79亿元,2020年达到峰值,位列县区第一。2022年开始已经落后于涪城区,涪城区的惠科一年研发投入高达10亿元,区内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东材科技也才2亿元左右。且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40多家企业,头部企业占据70%以上。

二、成果转化不畅。游仙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三强三弱”的难题,即科技成果资源供应强、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强、政府战略规划目标强和科研院所转化支持弱、企业承接条件能力弱、社会转化服务体系弱。

三、人才吸引力不强。由于缺乏研究型大学及受成都市虹吸效应影响,全区高端人才培养能力偏弱且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制度和政策体系、区位和环境因素、薪酬体系等涉及政策、环境和业务等多个因素不健全、不完善和不强,致使我区人才吸引力不足。

四、物理空间不优。游仙主城区没有集中物理孵化空间,现有孵化空间呈点状分散,配套基础设施缺乏,不利于初创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周边涪城、经开等区、园区均建有集中孵化空间,区内优质小微科技企业面临着流失风险和招引落地难题。

为此,建议:

一、解放思想。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对标学习合肥高新区、深圳南山区等地经验,将科技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空间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要体现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出台人才培引、产业发展等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围绕“核、光、机、材”,依托行业协会(学会)或龙头企业形成1-2个品牌科创活动,借活动招引重点科技产业项目及人才。

二、构建一系列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借鉴合肥与中科大合作的经验,持续引入中物院、中科院、中科大等院所高校资源筹建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端医疗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柔性招引高层次、顶尖的人才团队来游发展,同时分类分行业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其运营协调服务,开发更多的游仙科技创新发展机遇。

三、招引培育一批市场创新主体(重大科技产业项目)。重点围绕“大科学装置”发展科学服务业,探索“大科学装置”产业发展路径,编制游仙主导产业招商项目研究报告,建立政府招商专业队伍与第三方项目评审队伍,挖掘、补齐、做强相关产业。发挥中物院、中航发624院、58所等院所的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优势,依托区内东材科技等先进制造行业企业,建链补链,壮大高端智能制造产业。

四、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高技术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游仙高新区。着重依托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特色化、专业化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区内优先保证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技创新产业用地指标,合理布局各相关技术创新要素、平台、载体以及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项目。

五、打造一个科学内涵丰富的城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技术在社会治理、企业发展中的场景应用。充分认识科技工作者生活需求,挖掘文化元素、增添艺术、运动及科普元素,完善城市功能,将游仙建设一个能吸引科技人才的魅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