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和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

2022-06-24 16:02文章来源: 应急管理局
字体:【    】 打印

关于征求《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

发展片区和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

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 

按照《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乡镇级应急管理体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完善绵阳市游仙区应急体系,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灾害的整体能力,指导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协调有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安全需要,聚焦建体系、固根本、防风险、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应急管理局起草了《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科学编制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和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现开展意见建议征求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人士针对“十四五”期间及2035年在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截止时间2022年6月29日。

联系人:安建,联系电话:13458004340

附件:1. 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2.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3.公众意见反馈及采纳情况

附件1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

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2021-2035)

(征求意见稿)

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二〇二二年六月

 

目 录

一、总则

(一)地位作用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期限

二、规划背景

(一)片区现状

(二)面临形势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二)远景目标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机制方面

(二)安全风险防控方面

(三)自然灾害防治方面

(四)应急能力建设方面

(五)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六)共建共治共享方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政策保障

(四)督查问效


为了完善绵阳市游仙区应急体系,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灾害的整体能力,指导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协调有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安全需要,聚焦建体系、固根本、防风险、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特编制《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2021-2035)》。

一、总则

(一)地位作用

编制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是全面落实委区政府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大举措,是融合衔接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要,是深化“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方案的细化和深化,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是健全完善基层应急体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21〕6号)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专项规划省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21〕43号)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方案》

《四川省“十四五”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备案程序及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

《绵阳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绵阳市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绵阳市游仙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三)规划原则

乡镇级片区规划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统分结合。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坚强保障。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精准治理,精准发布预警,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制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

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充分衔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准确把握片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结合片区人口、产业、应急能力现状等关键要素,确定片区应急规划布局,做到片区规划因地而异、片区之间优势互补。

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加强全周期应急管理,落实全方位应急责任,提升全要素应急水平,强化全灾种应急能力。做好全天候应急准备,强化群测群防群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与游仙区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一致,为2021-2035年,近期为5年。

 

二、规划背景 

(一)片区现状

片区基本情况。芙蓉溪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位于游仙区中北部,片区以芙蓉溪河谷地为主,属平坝浅丘地形,主要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两山一水,山水相间”,即青龙山、老君山间,芙蓉溪两岸的河谷地带。片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C。片区包括新桥镇、忠兴镇和沉抗镇,包含11个社区、36个村,常住人口6.55万人,面积293.40平方公里,片区划分村级片区9个、中心村(社区)12个,片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G5京昆高速、G108国道、S416省道。片区主要以科技创新产业、花卉果树种植、文创康养、乡村旅游业、特色水产养殖、红萝卜种业、优质粮桑等为主导产业。片区定位为探索“三产融合”,将乡村康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三大板块,相互交融、相互带动。

安全生产情况。片区内新桥镇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新民村食品工业园、桩子社区机械制造片区、铜华村民爆企业片区、双河村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农旅融合企业主要分布在胜利村,企业类型主要为危化类、烟花爆竹类、民爆类、工贸企业类、道路交通类、建筑施工类等。片区内忠兴镇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明月村食品片区,企业类型主要为工贸企业类。片区内沉抗镇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沉抗水库片区,企业类型主要为工贸企业类。片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其中新桥镇20家,忠兴镇2家。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117家,其中危化类9家,烟花爆竹类10家,民爆类1家,工贸企业类97家。片区各镇成立以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应急指挥救援部、应急小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划分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责任清单,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片区各镇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定期、不定期进行相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自然灾害情况。本片区为地质灾害及洪涝灾害易发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点森林防火区,灾种主要为地质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等,受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影响潜在的地震灾害威胁,以及森林火灾隐患,主要受灾体为房屋、农作物、工矿商贸、基础设施、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目前片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32处,其中忠兴镇地质灾害点10处,新桥镇地质灾害点3处,沉抗镇地质灾害点19处;洪涝灾害:片区内有芙蓉溪、回龙湾河、金华水库、沉抗水库等水域,近年来由于暴雨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并且引发了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片区三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害:片区邻近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边缘,属地震一般活跃地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森林火灾:芙蓉溪片区森林覆盖率高,在气候干燥季节,特别是春节、清明等祭祀活动期间,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应急能力情况。应急指挥:片区有应急指挥部3个,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各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救援队伍:片区建设有镇应急队3支136人、村(社区)应急分队47支约632人;应急体系:片区已建成“一主两辅”应急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3个,专项应急预案27个,村(社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47个;物资储备:片区内各镇均设有物资储备站,各村(社区)均设有物资储备点,主要储备物资有地质洪涝灾害类、森林防火类、救灾保障类等三大类应急物资;应急避难场所(点):各镇以广场、学校等为基础,设置有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险点,其中新桥镇现状应急避难场所(点)约3.49万平方米,忠兴镇现状应急避难场所(点)约6.92万平方米,沉抗镇现状应急避难场所(点)约1.68万平方米。片区应急避难场所(点)面积约12.09万平方米,人均约1.84平方米。

(二)面临形势

安全生产方面。片区内安全生产风险主要集中于危化类、烟花爆竹类、民爆类、工贸企业类等领域,企业安全风险等级2家为红色,2家为橙色,103家为黄色,10家为蓝色。其中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贮存60吨TNT当量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整体爆炸事故,除本仓库内的所有作业人员死亡和本仓库受到整体破坏外,还可能造成距爆炸点180米范围内的人员内脏严重损伤或死亡,距爆炸点239.1-302.8米范围内的人员轻微损伤;同时造成在距爆炸点144-170.9米内的建筑严重破坏,距爆炸点498.5-1483米范围内其他建筑物次轻度破坏。绵阳市金泰燃气有限公司忠兴分公司事故影响范围为周边50米。片区主要风险为易燃易爆、中毒窒息等危险因素。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片区各镇划分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安全监管形式主要为现场检查,监管效率相对较低,缺少前端感知监测预警设备。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员工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落实、设备定期检查不到位。

自然灾害方面。片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为地质灾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重大风险):片区目前存在多处崩塌滑坡点,且风险点呈分布广、动态变化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暴雨洪涝(重大风险):片区内水系众多,暴雨洪涝灾害频繁,且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当地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影响较严重;地震灾害(较大风险):片区地处横断山脉地震带边缘,属地震一般活跃地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旦发生5.0级或以上地震,主要是2000年以前修的房屋,尤其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年久失修的农房、低洼地带及山足下的房屋易导致房屋倒塌;森林火灾(一般风险):片区森林覆盖面广,防火灭火区域多,干旱季节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概率较大。片区主要灾害风险等级均较高,存在不可控因素,且片区地域辽阔、专职人员较少,灾害防御工程基础薄弱,灾害预警监测能力较差,造成预警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发布。

应急能力方面。片区已基本建成“区-镇-村(社区)”三级应急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应急预案清晰,各镇成立了镇应急救援队、村(社区)应急救援分队,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应急预警自动化水平较低;基层安全监管能力较弱,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不足;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较慢,救援人员专业化率较低,日常训练和演练不足,缺少专业大型救援装备,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救援队大多为兼职人员,社会救援力量薄弱,多层次、多种类的应急救援队伍尚未完全建立;救援补助、误工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政策不完善;社会救援力量薄弱,多层次、多种类的应急救援队伍尚未完全建立;片区之间以及片区内部各镇之间协调联动性不足,机制不完善,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性不强。

防灾救灾方面。片区内各镇均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各村(社区)均设有应急避险点,但部分人均应急避难场所(点)面积不到2平方米,且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乡镇、村(社区)分别建设有应急物资储备站、应急物资储备点,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较为齐全,但储备设施规模偏小,部分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物资结构、规模有待优化,火灾救援和防汛类设施设备及物资还需增加储备数量和种类,应急物资代储轮换能力薄弱,应急资金保障不足。

社会共治共享。群众安全意识、防灾减灾意识比较薄弱,参加培训学习次数较少,片区安全示范建设较少,镇、村(社区)防灾避灾的宣传手段还不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部分预警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到群众个人,少数群众对撤离路线、紧急转移安置点位置等还不够清晰。

需求分析评估。结合片区风险分析、能力分析,主要从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防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场所建设、应急物资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装备补充、应急处突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警能力、应急演练培训、应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重点工程项目,降低化解各类风险,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片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应急管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队伍专业性显著提高,基层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全面夯实,人民群众风险意识有效加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显著提高。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安全风险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形成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专栏1 安全生产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十三五”下降比例

15%

约束性

2

片区乡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

≥3人

约束性

3

年度问题隐患整改率

100%

约束性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0

预期性

5

安全生产风险企业监测率

90%

预期性

6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

90%

预期性

7

安全生产风险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次数

1次/年

约束性

8

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宣传完成率

100%

约束性

防灾减灾目标。构建完整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防治网络、救援网络,完善片区内灾害监测点、物资和救援设备,使片区风险早期识别和精准预警能力大幅提升,乡镇和村(社区)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灾害信息发布公众覆盖面更广,救助受灾群众行动效率更高。

专栏2 片区防灾减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

≥1.5m2

约束性

2

应急物资储备站(点)配备率

100%

约束性

3

应急物资储备完备率

100%

约束性

4

家庭应急救援包配备率

≥30%

预期性

5

自然灾害隐患点监测监控率

80%

约束性

6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片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

预期性

7

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

≤1人

预期性

应急能力目标。打造一支一专多能、平战结合、资源互补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成镇级、村级应急救援圈;加强片区应急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专业化比例;有效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应急意识和救援能力。

表3 片区应急能力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应急预案覆盖率

100%

约束性

2

应急救援人员专业化率

≥30%

约束性

3

应急救援人员占人口比例

2%

预期性

4

快速响应救援圈建成率

100%

预期性

5

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率

70%

预期性

6

应急预案演练率

100%

约束性

7

片区30分钟应急救援圈建成率

80%

预期性

8

片区5分钟应急调度圈建成率

80%

预期性

9

片区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次数

4次/年

约束性

(二)远景目标

到2035年,片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形成,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实现安全风险精准识别、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有效防控,实现应急信息技术系统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全面形成。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机制方面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片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设,坚持乡镇、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全民参与。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统筹制定应急管理政策措施,综合协调应急管理事项,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协调镇级相关部门、村(社区)委员会、重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充分发挥片区应急“总”的职能和片区内乡镇、村(社区)应急“分”的职能,形成片区应急管理合力。统筹和协调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细化和落实人员应急管理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比例,加强应急管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和科学设置应急管理网格化治理、指挥调度、区域联动、巡查检查、应急值守、预警预报、预案管理、信息直报、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应急管理会商研判、应急避险管控、应急转移疏散、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训练等制度,制订报送灾情规范和表册,强化灾情数据归口统一管理,规范应急管理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五个一”应急管理体制,充分依托“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五张清单”“七项制度”,确保“三个避让”“三个紧急转移”等刚性要求落实到位。规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两制度”“一台账”“一职责”。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片区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相关领域应急工作方案,构建权责分明、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以片区乡镇党委政府为领导,村(社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协同参与的综合性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指挥部由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和成员组成。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直接受应急指挥部领导,负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的原则,组织指挥、指导协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新桥镇设立片区应急指挥中心,构建区应急指挥中心—片区应急指挥中心—乡镇应急中心的三级应急管理层级,推动应急平台之间系统对接、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资源共享,统一指挥片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灾害事故救援全过程管理,健全应急管理分级响应机制,理顺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应急指挥机制。

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区应急指挥中心—片区应急指挥中心—乡镇应急中心的三级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大片区相关部门联合应急能力建设。打破区域行政区划界限束缚,实现片区应急管理有机融合,加强重大风险区域联防联控,编制跨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联合应急指挥、灾情通报、资源共享、应急救援等机制,组织综合应急演练,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强化互助配合衔接力度。推动建立军地紧密合作的抢险救灾协调机制,强化军地联动指挥、灾情通报和力量需求对接,形成明确的指挥、协调和保障协同关系。实现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

专栏1 应急管理能力重点工程

1.片区应急指挥中心

建设内容:对接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依托新桥镇现有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提质升级建设100平方米片区应急指挥中心1个,接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综合安全生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数据,多源数据汇集,综合分析研判,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辅助决策;

责任单位:新桥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00万元。

2.人员培训

建设内容:邀请专家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完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专业人员季度轮训覆盖100%,人均季度培训不少于1次,完善专业人员考核绩效体系,培训考核成绩纳入工作绩效;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完成人员培训制度、优化应急联动体系;

经费概算:5万/年。

3.专业能力

建设内容:具有应急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的应急管理人员占比不低于70%;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沉抗镇;

完成时限:2035年完成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学历要求。

(二)安全风险防控方面

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强化安全监管“六种建设”“四种能力”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领导组织机构,深入贯彻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增强安全生产执法装备,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效能。健全以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业监管的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实现安全监管全方位、全天候、无断层。加大应急管理经费投入,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前端预警感知系统。建立应急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专业素养,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网格员”监管能力。

加强源头管控。以定期风险普查为基础,加强风险评估分级,动态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四色图”,分级分类进行治理管控,推进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完善风险管控任务清单。严格企业安全准入条件,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建立特殊场所安全管控制度,积极开展宣传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重点行业关键岗位职业安全技能、素养。推动建立市场安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黑名单”制度和“禁限控”目录,严格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布局和安全准入管理,从严审批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强化、细化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提高重大危险源管控能力。

强化风险监测。加强对危化类、民爆类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形成重大危险源隐患数据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识别、遥感卫星等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特征,强化风险感知,提高监测能力,对高危险源进行态势评估、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形成全天候、全地域监测预警能力。

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企业“双报告”工作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治理权责清单,推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形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巩固提升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行业等重点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推进“生命线工程”隐患排查,做好基础支撑保障作用。强化民爆类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排除民爆类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提高民爆类企业规范生产能力,制订民爆类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组织民爆类企业紧急疏散演练。切实推进和整治老旧小区、“三合一”等高风险场所消防通道建设,改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消防安全整体环境,持续推动农村消防工作,提升片区乡村消防安全条件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城镇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全面设防,乡村自建农房落实抗震措施,推动C、D级危房除险加固工程、地震风险隐患排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文物及文化遗产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和防雷系统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辖区内文物及文化遗产的安全防护智能化升级。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整治,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专栏2 安全生产防控重点工程

1.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安全生产防控信息平台,收集危化等重大风险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安全生产实时监测数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模型;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150万元。

2.安全生产信息设备

建设内容:设置片区重点场所前端感知设备,完善片区重点场所视频监控、防火监测、环境气体监测、烟雾识别报警、燃气泄露报警等智能监测感知系统,提高片区重点场所风险预警感知能力,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100%覆盖;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600万元。

(三)自然灾害防治方面

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对各类灾害隐患点位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测。提升暴雨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和治理标准,加快推进边坡治理、河道改造、抗震防灾、防火设施建设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

专栏3 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片区32处滑坡、崩塌灾害地点工程治理;对房前屋后、靠山靠崖、沟口及建设工程切坡地段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部门:游仙区自然资源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500万。

2.洪涝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内容:近期完成芙蓉溪两岸防洪堤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沉抗水库、金花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病险位置除险加固,远期完成官司河、贯忠河、小芙蓉溪等河流两岸防洪堤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所有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病险位置除险加固;

责任部门:游仙区水利建设发展中心,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经费概算:近期2500万。

3.防抗震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内容:在片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各乡镇和中心村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收集设备,片区人员密集型场所安置地震预警信息终端设备;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50万。

4.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青玉山、圣水陵园防灭火设施建设;森林防火线、防火沟、防火通道、瞭望塔等建设;森林火灾重点防护区火险监测设备;

责任部门:游仙区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500万。

(四)应急能力建设方面

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专职应急队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优化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强化多灾种专业化训练演练,提高极端条件下综合救援能力;发展志愿者应急员,建立代训代管机制,实行联勤联管联训联战,完善救援补助、误工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依据游仙区镇级应急队和村级应急分队建设“五张清单”的通知要求,不断完善镇级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建设,优化“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布局,打造片区“30分钟”救援圈、“5分钟”调度圈;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森林专业扑火队、应急队交流合作,推动共训共练,定期开展队伍联合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联合作战能力建设。

应急基地建设。依据游仙区中心消防站救援站“五张清单”、“七项制度”的通知,完善片区应急救援基地、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建设;合理调配闲置公房,利用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公园、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用于应急救援队伍驻训、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应急物资储备等。

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本地安全风险、灾害种类实际,科学构建灾害模拟情景,按照“一案多类”模式,不断修订镇级、村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处置方案;推进片区、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以及规上企业和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互相支撑的预案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上下级预案、同级预案、政府企业、相邻地区等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其他突发事件,制定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推动开展“一点一案”试点工作;开展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化繁为简,实现“预案一本书、操作一本册、指挥一张图”,并将“文本化”“电子化”的应急预案转化为“实践化”“模型化”“流程化”的应急预案,形成各类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动态修订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预案构成种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鼓励采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演练形式,推动常态化开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装备建设。充分结合片区内不同时段(季节)事故、灾害的类型、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特征特点,在消防救援站、物资储备站(点)合理配备救援物资装备,加强应急通讯、运输、治理保障;依据游仙区镇级应急队和村级应急分队建设“五张清单”以及游仙区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规划等相关文件要求,完善应急队伍个人防护装备、镇应急队器材装备和村(社区)应急分队器材装备建设。到规划期末,为各镇应急队伍配备应急通信装备,单兵图传、北斗终端等信息采集类装备,卫星电话、无线电通讯等信息传输类装备,便携式通信箱等现场指挥类装备,实现多种通信终端融合通联,确保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为应急救援提供全地域、全过程、全天候通信保障。       

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片区-镇-村(社区)–家庭”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对片区现有的储备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在新桥镇桩子社区二组新建1处800㎡的片区级物资储备站。更新、完善应急物资种类、数量,持续动员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台账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实现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调运管理快捷有序,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运抵事发地,应急救援和救助工作得到有效展开,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点)建设。各镇、村(社区)根据人口规模改建、完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点),在新桥镇新桥小学改建1处标准化二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休息、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功能区。实现片区2025年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1.5m2,2035年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2m2。

专栏4 应急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1.应急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利用片区中心消防救援站设立应急救援基地,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应急宣传、物资储备等;

建设地点:芙蓉溪片区消防救援站;

建设性质:利旧;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200万。

2.消防救援站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芙蓉溪片区消防救援站,仙海区城市二级消防站(在建);

建设地点:片区消防救援站位于忠兴镇龙泉村9组(忠兴东路左侧,红苹果幼儿园旁),仙海消防站位于沉抗镇七曲村4组(G108与七曲支线交叉口处);

用地范围:片区消防救援站用地面积3127平方米,仙海消防站用地面积6765平方米;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沉抗镇;

完成时限:片区消防救援站2035年,仙海消防站2022年;

经费概算:3700万。

3.微型消防站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村级微型消防站;

建设地点:片区所有村(社区);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2年完成所有社区建设,2035年完成所有村建设;

经费概算:150万。

4.物资储备站(点)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内容:在新桥镇桩子社区2组新建1处800㎡的片区级物资储备站,对片区现有的储备站(点)升级改造;

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建设地点:新桥镇桩子社区2组,片区所有镇村;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 2035年;

经费概算:750万。

5.应急装备建设

建设内容:为片区中心消防救援站及仙海区城市二级消防站配备应急救援的大型先进适用装备,为应急队、应急分队配备必要抢险救援、个人防护装备;

建设地点:芙蓉溪片区消防救援站,仙海区城市二级消防站,其他各镇村;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 2035年,仙海消防站2022年;

经费概算:800万。

6.直升机临时停机坪建设

建设内容:落实一处地面硬化、平整、直径不小于22 米可供直升机临时应急停机且满足净空条件要求的场地,并配建相应设施;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地点:新桥镇;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100万。

7.应急避难场所(点)

建设内容:在新桥镇新桥小学改建1处标准化二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休息、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功能区,各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点),实现片区近期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1.5㎡,远期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2㎡;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地点:片区所有镇村;

责任部门: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经费概算:500万。

(五)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采用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片区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指挥救援、辅助决策、信息收集、监测预警、风险识别、监督管理、灾情统计、趋势分析、社会动员、总结评估等功能,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数据大屏,跨进多功能多模块“智慧应急”时代。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依托便携数据终端、集群对讲机、5G、卫星电话等技术,全面建立无线通信系统,增强灾害事故信息交流能力,确保信息通畅、高效传递。

完善应急广播系统。持续建设完善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提升应急广播发布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实现全域人口覆盖。

专栏5 先进技术应用重点工程

1.应急通信

建设内容:建设镇级、村级信号覆盖设备、无线专业网络、对讲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配备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250万元。

2.应急广播

建设内容:升级、改造现有应急广播系统,接入“区-镇-村(社区)”三级部署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系统,建设应急广播主动发布设备,提升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功能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功能。

责任单位:游仙区文广旅局、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50万元。

(六)共建共治共享方面

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应急安全文化,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水平。设立应急文化专栏、应急宣教基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VR等新媒体加强应急知识宣传,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组织公众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重要领域、人员密集场所、自然灾害易发点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活动。积极编制应急能力防灾手册,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推动安全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社会协同防范。推进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增强协同合作理念,完善协同运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动员体系。通过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等方式,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政府应急体系。完善社区动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力量的“五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应急管理奖惩制度,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

专栏6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工程

1.文化宣传基地

建设内容:结合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所辖学校开展应急宣传教育进课程活动,培训儿童和青少年。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媒体线上方式以及镇、村(社区)文化广场线下方式分别设置应急知识宣传专篇、应急知识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应急意识、自救互救意识。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50万元。

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建设内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各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制定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编制减灾示范社区规划,完善社区安全风险隐患、灾害信息报送发布机制。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沉抗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50万元。

3.安全社区

建设内容:新桥镇、忠兴镇各创建省级安全社区1个(沉抗镇已经取得省级安全社区荣誉称号),制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围绕生产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创建工作,协助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平安大院。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新桥镇、忠兴镇;

建设地点:新桥镇、忠兴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土空间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县应急管理部门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制订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二)资金保障

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各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财政支持,县财政局统筹安排规划重点项目所需财政支出,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制定具体资金保障方案。充分发挥政策向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拓宽规划资金投入渠道,保障工程项目实施落地。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三)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估制度,跟踪管理规划发展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动态监管,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调整规划内容,实行常态化检查,发挥规划的底线和战略引领作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四)督查问效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估制度,跟踪管理规划发展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动态监管,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调整规划内容,实行常态化检查,发挥规划的底线和战略引领作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附件2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2021-2035)

(征求意见稿)

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二〇二二年六月

目 录

一、总则

(一)地位作用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期限

二、规划背景

(一)片区现状

(二)面临形势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二)远景目标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机制方面

(二)安全风险防控方面

(三)自然灾害防治方面

(四)应急能力建设方面

(五)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六)共建共治共享方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政策保障

(四)督查问效

规划附表

规划附图


为了完善绵阳市游仙区应急体系,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灾害的整体能力,指导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协调有序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安全需要,聚焦建体系、固根本、防风险、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特编制《绵阳市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2021-2035)》。

一、总则

(一)地位作用

编制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是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大举措,是融合衔接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要,是深化“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方案的细化和深化,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是健全完善基层应急体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21〕6号)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专项规划省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21〕43号)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方案》

《四川省“十四五”应急体系专项规划》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备案程序及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

《绵阳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绵阳市乡镇级片区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绵阳市游仙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

(三)规划原则

乡镇级片区规划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统分结合。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坚强保障。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精准治理,精准发布预警,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制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

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充分衔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准确把握片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结合片区人口、产业、应急能力现状等关键要素,确定片区应急规划布局,做到片区规划因地而异、片区之间优势互补。

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加强全周期应急管理,落实全方位应急责任,提升全要素应急水平,强化全灾种应急能力。做好全天候应急准备,强化群测群防群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与游仙区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一致,为2021-2035年,近期为5年。

 

二、规划背景 

(一)片区现状

片区基本情况。魏柳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位于游仙区东南部,距离绵阳市区约20多公里,南连三台县,北临梓潼县,是游仙区的东南门户。片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C。片区包括信义镇、盐泉镇,包含6个社区、32个村,常住人口4.47万人,面积243.87平方公里,片区划分村级片区7个,中心村(社区)13个,片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绵苍巴高速。片区主要以优质蔬菜种业、粮油种植和桑蚕养殖为主导产业。片区定位为通过沿魏城河形成的滨河休闲观光带、水产养殖产业带、生态涵养景观带,结合特色文化底蕴挖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提振农村经济,构建“农旅融合发展走廊”。

安全生产情况。片区内信义镇企业类型主要为危化类、工贸类、道路交通类、建筑施工类等。片区内盐泉镇企业类型主要为危化类、烟花爆竹类、工贸类、道路交通类等。片区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28家,其中危化类3家,烟花爆竹类18家,工贸企业类7家。片区各镇成立以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应急指挥救援部、应急小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划分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责任清单,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片区各镇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定期、不定期进行相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自然灾害情况。本片区为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点森林防火区,灾种主要为地质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等,受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影响潜在的地震灾害,以及森林火灾隐患等,主要受灾体为房屋、农作物、工矿商贸、基础设施等。地质灾害:目前片区内共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信义镇地质灾害点5处,盐泉镇地质灾害点3处;洪涝灾害:片区内有盐泉河、干河子等水域,近年来由于暴雨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并且引发了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片区两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害:片区邻近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边缘,属地震一般活跃地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森林火灾:片区森林覆盖率高,在气候干燥季节,特别是春节、清明等祭祀活动期间,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应急能力情况。应急指挥:片区有应急指挥部2个,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各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救援队伍:片区建设有镇应急队2支86人、村(社区)应急分队38支约510人;应急体系:片区已建成 “一主两辅”应急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2个,专项应急预案18个,村(社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38个;物资储备:片区内各镇均设有物资储备站,各村(社区)均设有物资储备点,主要储备物资有地质洪涝灾害类、森林防火类、救灾保障类等三大类应急物资;应急避难场所(点):各镇以广场、学校等为基础,设置有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险点,其中信义镇现状应急避难场所(点)约2.27万平方米,盐泉镇现状应急避难场所(点)约3.49万平方米,片区应急避难场所(点)面积约5.76万平方米,人均约1.30平方米。

(二)面临形势

安全生产方面。片区内安全生产风险主要集中于危化类、烟花爆竹类、工贸企业类等领域,企业安全风险等级0家为红色,0家为橙色,10家为黄色,18家为蓝色。片区主要风险为易燃易爆、中毒窒息、消防安全、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片区各镇划分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安全监管形式主要为现场检查,监管效率相对较低,缺少前端感知监测预警设备。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员工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落实、设备定期检查不到位。

自然灾害方面。片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为地质灾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重大风险):片区目前存在多处崩塌滑坡点,且风险点呈分布广、动态变化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暴雨洪涝(重大风险):片区内水系众多,暴雨洪涝灾害频繁,且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当地居民房屋、农作物、基础设施等影响较严重;地震灾害(较大风险):片区地处横断山脉地震带边缘,属地震一般活跃地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旦发生5.0级或以上地震,主要是2000年以前修的房屋,尤其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年久失修的农房、低洼地带及山足下的房屋易导致房屋倒塌;森林火灾(一般风险):片区森林覆盖面广,防火灭火区域多,干旱季节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概率较大。片区主要灾害风险等级均较高,存在不可控因素,且片区地域辽阔、专职人员较少,灾害防御工程基础薄弱,灾害预警监测能力较差,造成预警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发布。

应急能力方面。片区已基本建成“区-镇-村(社区)”三级应急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应急预案清晰,各镇成立了镇应急救援队、村(社区)应急救援分队,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应急预警自动化水平较低;基层安全监管能力较弱,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不足;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较慢,救援人员专业化率较低,日常训练和演练不足,缺少专业大型救援装备,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救援队大多为兼职人员,社会救援力量薄弱,多层次、多种类的应急救援队伍尚未完全建立;救援补助、误工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政策不完善;社会救援力量薄弱,多层次、多种类的应急救援队伍尚未完全建立;片区之间以及片区内部各镇之间协调联动性不足,机制不完善,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性不强。

防灾减灾方面。片区内各镇均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各村(社区)均设有应急避险点,但部分人均应急避难场所(点)面积不到2平方米,且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乡镇、村(社区)分别建设有应急物资储备站、应急物资储备点,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较为齐全,但储备设施规模偏小,部分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物资结构、规模有待优化,火灾救援和防汛类设施设备及物资还需增加储备数量和种类,应急物资代储轮换能力薄弱,应急资金保障不足。

社会共治共享。群众安全意识、防灾减灾意识比较薄弱,参加培训学习次数较少,片区安全示范建设较少,镇、村(社区)防灾避灾的宣传手段还不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部分预警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到群众个人,少数群众对撤离路线、紧急转移安置点位置等还不够清晰。

需求分析评估。结合片区风险分析、能力分析,主要从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防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场所建设、应急物资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装备补充、应急处突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警能力、应急演练培训、应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重点工程项目,降低化解各类风险,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片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应急管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队伍专业性显著提高,基层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全面夯实,人民群众风险意识有效加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显著提高。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安全风险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形成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专栏1 安全生产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十三五”下降比例

15%

约束性

2

片区乡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

≥3人

约束性

3

年度问题隐患整改率

100%

约束性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0

预期性

5

安全生产风险企业监测率

90%

预期性

6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

90%

预期性

7

安全生产风险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次数

1次/年

约束性

8

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宣传完成率

100%

约束性

防灾减灾目标。构建完整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防治网络、救援网络,完善片区内灾害监测点、物资和救援设备,使片区风险早期识别和精准预警能力大幅提升,乡镇和村(社区)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灾害信息发布公众覆盖面更广,救助受灾群众行动效率更高。

专栏2 片区防灾减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

≥1.5㎡

约束性

2

应急物资储备站(点)配备率

100%

约束性

3

应急物资储备完备率

100%

约束性

4

家庭应急救援包配备率

≥30%

预期性

5

自然灾害隐患点监测监控率

80%

约束性

6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片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

预期性

7

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

≤1人

预期性

应急能力目标。打造一支一专多能、平战结合、资源互补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成镇级、村级应急救援圈;加强片区应急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专业化比例;有效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应急意识和救援能力。

表3 片区应急能力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应急预案覆盖率

100%

约束性

2

应急救援人员专业化率

≥30%

约束性

3

应急救援人员占人口比例

2%

预期性

4

快速响应救援圈建成率

100%

预期性

5

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率

70%

预期性

6

应急预案演练率

100%

约束性

7

片区30分钟应急救援圈建成率

80%

预期性

8

片区5分钟应急调度圈建成率

80%

预期性

9

片区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次数

4次/年

约束性

(二)远景目标

到2035年,片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形成,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实现安全风险精准识别、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有效防控,实现应急信息技术系统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全面形成。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机制方面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片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设,坚持乡镇、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全民参与。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统筹制定应急管理政策措施,综合协调应急管理事项,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协调镇级相关部门、村(社区)委员会、重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充分发挥片区应急“总”的职能和片区内乡镇、村(社区)应急“分”的职能,形成片区应急管理合力。统筹和协调信义镇、盐泉镇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细化和落实人员应急管理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比例,加强应急管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和科学设置应急管理网格化治理、指挥调度、区域联动、巡查检查、应急值守、预警预报、预案管理、信息直报、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应急管理会商研判、应急避险管控、应急转移疏散、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训练等制度,制订报送灾情规范和表册,强化灾情数据归口统一管理,规范应急管理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五个一”应急管理体制,充分依托“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五张清单”“七项制度”,确保“三个避让”“三个紧急转移”等刚性要求落实到位。规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两制度”“一台账”“一职责”。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片区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相关领域应急工作方案,构建权责分明、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以片区乡镇党委政府为领导,村(社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协同参与的综合性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指挥部由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和成员组成。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直接受应急指挥部领导,负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的原则,组织指挥、指导协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信义镇设立片区应急指挥中心,构建区应急指挥中心—片区应急指挥中心—乡镇应急中心的三级应急管理层级,推动应急平台之间系统对接、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资源共享,统一指挥片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灾害事故救援全过程管理,健全应急管理分级响应机制,理顺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应急指挥机制。

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区应急指挥中心—片区应急指挥中心—乡镇应急中心的三级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大片区相关部门联合应急能力建设。打破区域行政区划界限束缚,实现片区应急管理有机融合,加强重大风险区域联防联控,编制跨区域联合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联合应急指挥、灾情通报、资源共享、应急救援等机制,组织综合应急演练,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强化互助配合衔接力度。推动建立军地紧密合作的抢险救灾协调机制,强化军地联动指挥、灾情通报和力量需求对接,形成明确的指挥、协调和保障协同关系。实现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

专栏1 应急管理能力重点工程

1.片区应急指挥中心

建设内容:对接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依托信义镇现有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提质升级建设50平方米片区应急指挥中心1个,接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综合安全生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数据,多源数据汇集,综合分析研判,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辅助决策;

责任单位:信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00万元。

2.人员培训

建设内容:邀请专家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完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专业人员季度轮训覆盖100%,人均季度培训不少于1次,完善专业人员考核绩效体系,培训考核成绩纳入工作绩效;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完成人员培训制度、优化应急联动体系;

经费概算:5万/年。

3.专业能力

建设内容:具有应急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的应急管理人员占比不低于70%;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2035年完成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学历要求。

(二)安全风险防控方面

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强化安全监管“六种建设”“四种能力”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领导组织机构,深入贯彻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增强安全生产执法装备,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效能。健全以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业监管的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实现安全监管全方位、全天候、无断层。加大应急管理经费投入,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前端预警感知系统。建立应急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专业素养,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网格员”监管能力。

加强源头管控。以定期风险普查为基础,加强风险评估分级,动态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四色图”,分级分类进行治理管控,推进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完善风险管控任务清单。严格企业安全准入条件,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建立特殊场所安全管控制度,积极开展宣传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重点行业关键岗位职业安全技能、素养。推动建立市场安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黑名单”制度和“禁限控”目录,严格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布局和安全准入管理,从严审批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强化、细化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提高重大危险源管控能力。

强化风险监测。加强对危化类、烟花爆竹类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形成重大危险源隐患数据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识别、遥感卫星等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特征,强化风险感知,提高监测能力,对高危险源进行态势评估、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形成全天候、全地域监测预警能力。

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企业“双报告”工作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治理权责清单,推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形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治理权责清单,形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巩固提升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行业等重点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推进“生命线工程”隐患排查,做好基础支撑保障作用。切实推进和整治老旧小区、“三合一”等高风险场所消防通道建设,改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消防安全整体环境,持续推动农村消防工作,提升片区乡村消防安全条件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城镇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全面设防,乡村自建农房落实抗震措施,推动C、D级危房除险加固工程、地震风险隐患排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整治,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专栏2 安全生产防控重点工程

1.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安全生产防控信息平台,收集危化等重大风险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安全生产实时监测数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模型;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100万元。

2.安全生产信息设备

建设内容:设置片区重点场所前端感知设备,完善片区重点场所视频监控、防火监测、环境气体监测、烟雾识别报警等智能监测感知系统,提高片区重点场所风险预警感知能力,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100%覆盖;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500万元。

(三)自然灾害防治方面

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对各类灾害隐患点位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测。提升暴雨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和治理标准,加快推进边坡治理、河道改造、抗震防灾、防火设施建设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

专栏3 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片区8处滑坡、崩塌灾害地点工程治理;对房前屋后、靠山靠崖、沟口及建设工程切坡地段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部门:游仙区自然资源局,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500万。

2.洪涝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内容:近期完成魏城河两岸防洪堤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段家桥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病险位置除险加固,远期完成石刘河、清溪河等河流两岸防洪堤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所有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病险位置除险加固;

责任部门:水利建设发展中心,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经费概算:近期2000万。

3.防抗震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内容:在片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各乡镇和中心村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收集设备,片区人员密集型场所安置地震预警信息终端设备;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00万。

4.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森林防火线、防火沟、防火通道、瞭望塔等建设;森林火灾重点防护区火险监测设备;

责任部门:游仙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局;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1000万。

(四)应急能力建设方面

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专职应急队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优化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强化多灾种专业化训练演练,提高极端条件下综合救援能力;发展志愿者应急员,建立代训代管机制,实行联勤联管联训联战,完善救援补助、误工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依据游仙区镇级应急队和村级应急分队建设“五张清单”的通知要求,不断完善镇级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建设,优化“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布局,打造片区“30分钟”救援圈、“5分钟”调度圈;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森林专业扑火队、应急队交流合作,推动共训共练,定期开展队伍联合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联合作战能力建设。

应急基地建设。依据游仙区中心消防站救援站“五张清单”、“七项制度”的通知,完善片区应急救援基地、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建设;合理调配闲置公房,利用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公园、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用于应急救援队伍驻训、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应急物资储备等。

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本地安全风险、灾害种类实际,科学构建灾害模拟情景,按照“一案多类”模式,不断修订镇级、村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处置方案;推进片区、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以及规上企业和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互相支撑的预案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上下级预案、同级预案、政府企业、相邻地区等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其他突发事件,制定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推动开展“一点一案”试点工作;开展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化繁为简,实现“预案一本书、操作一本册、指挥一张图”,并将“文本化”“电子化”的应急预案转化为“实践化”“模型化”“流程化”的应急预案,形成各类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动态修订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预案构成种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鼓励采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演练形式,推动常态化开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装备建设。充分结合片区内不同时段(季节)事故、灾害的类型、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特征特点,在消防救援站、物资储备站(点)合理配备救援物资装备,加强应急通讯、运输、治理保障;依据游仙区镇级应急队和村级应急分队建设“五张清单”以及游仙区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规划等相关文件要求,完善应急队伍个人防护装备、镇应急队器材装备和村(社区)应急分队器材装备建设。到规划期末,为各镇应急队伍配备应急通信装备,单兵图传、北斗终端等信息采集类装备,卫星电话、无线电通讯等信息传输类装备,便携式通信箱等现场指挥类装备,实现多种通信终端融合通联,确保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为应急救援提供全地域、全过程、全天候通信保障。

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片区-镇-村(社区)–家庭”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对片区现有的储备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在信义镇信义村九组新建1处800㎡的片区级物资储备站。更新、完善应急物资种类、数量,持续动员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台账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实现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调运管理快捷有序,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运抵事发地,应急救援和救助工作得到有效展开,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点)建设。各镇、村(社区)根据人口规模改建、完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点),在信义镇石板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建1处二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休息、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功能区。实现片区2025年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1.5㎡,2035年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2㎡。

专栏4 应急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1.应急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利用片区中心消防救援站设立应急救援基地,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应急宣传、物资储备等;

建设地点:魏柳河片区消防救援站;

建设性质:利旧;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200万。

2.消防救援站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魏柳河片区消防救援站;

建设地点:盐泉镇雨台村9组(玉锦路东侧);

用地范围:用地面积3391平方米;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2000万。

3.微型消防站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村级微型消防站;

建设地点:片区所有村(社区);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2022年完成所有社区建设,2035年完成所有村建设;

经费概算:100万。

4.物资储备站(点)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内容:在信义镇信义村九组新建一处800㎡的片区级物资储备站,对片区现有的储备站(点)升级改造;

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建设地点:信义镇信义村9组,片区所有镇村;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 2035年;

经费概算:600万。

5.应急装备建设

建设内容:为片区中心消防救援站配备应急救援的大型先进适用装备,为应急队、应急分队配备必要抢险救援、个人防护装备;

建设地点:魏柳河片区消防救援站,其他各镇村;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经费概算:500万。

6.直升机临时停机坪建设

建设内容:落实一处地面硬化、平整、直径不小于22 米可供直升机临时应急停机且满足净空条件要求的场地,并配建相应设施;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地点:信义镇;

责任部门: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

完成时限:2035年;

经费概算:100万。

7.应急避难场所(点)

建设内容:在信义镇石板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建1处标准化二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设置休息、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功能区,各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点),实现片区近期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1.5㎡,远期人均避难场所(点)面积不低于2㎡;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地点:片区所有镇村;

责任部门: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经费概算:400万。

(五)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采用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片区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指挥救援、辅助决策、信息收集、监测预警、风险识别、监督管理、灾情统计、趋势分析、社会动员、总结评估等功能,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数据大屏,跨进多功能多模块“智慧应急”时代。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依托便携数据终端、集群对讲机、5G、卫星电话等技术,全面建立无线通信系统,增强灾害事故信息交流能力,确保信息通畅、高效传递。

完善应急广播系统。持续建设完善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提升应急广播发布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实现全域人口覆盖。

专栏5 先进技术应用重点工程

1.应急通信

建设内容:建设镇级、村级信号覆盖设备、无线专业网络、对讲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配备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200万元。

2.应急广播

建设内容:升级、改造现有应急广播系统,接入“区-镇-村(社区)”三级部署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系统,建设应急广播主动发布设备,提升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功能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功能。

责任单位:游仙区文广旅局,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00万元。

(六)共建共治共享方面

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应急安全文化,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水平。设立应急文化专栏、应急宣教基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VR等新媒体加强应急知识宣传,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组织公众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重要领域、人员密集场所、自然灾害易发点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活动。积极编制应急能力防灾手册,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推动安全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社会协同防范。推进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增强协同合作理念,完善协同运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动员体系。通过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等方式,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政府应急体系。完善社区动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力量的“五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应急管理奖惩制度,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

专栏6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工程

1.文化宣传基地

建设内容:结合信义镇、盐泉镇所辖学校开展应急宣传教育进课程活动,培训儿童和青少年。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媒体线上方式以及镇、村(社区)文化广场线下方式分别设置应急知识宣传专篇、应急知识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应急意识、自救互救意识。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00万元。

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建设内容:信义镇、盐泉镇各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制定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编制减灾示范社区规划,完善社区安全风险隐患、灾害信息报送发布机制。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00万元。

3.安全社区

建设内容:信义镇、盐泉镇各创建省级安全社区1个,制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围绕生产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创建工作,协助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平安大院。

责任单位:游仙区应急管理局,信义镇、盐泉镇;

建设地点:信义镇、盐泉镇;

完成时限:2025年;

资金概算: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土空间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县应急管理部门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制订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二)资金保障

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各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财政支持,县财政局统筹安排规划重点项目所需财政支出,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制定具体资金保障方案。充分发挥政策向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拓宽规划资金投入渠道,保障工程项目实施落地。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三)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估制度,跟踪管理规划发展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动态监管,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调整规划内容,实行常态化检查,发挥规划的底线和战略引领作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四)督查问效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估制度,跟踪管理规划发展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动态监管,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调整规划内容,实行常态化检查,发挥规划的底线和战略引领作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附件3

公众意见反馈及采纳情况

序号

意见内容

采纳情况

未采纳原因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