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传

    2019-10-12 10:05文章来源: 卫生健康局
    字体:【    】 打印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宣传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传染性强,常在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

    一、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肠道传染为主

    ⑴食源源性传播:食用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⑵接触性传播:接触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和受污染物品;

    ⑶气溶胶传播: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

    3、易感人群:所有人群均易感,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其中5岁以下婴幼儿和50岁以上老年人是“诺如病毒”的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等人群为高危人群,感染后无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4、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季节性发病高峰。

    二、临床症状、治疗和护理

    潜伏期为24-48h,最短12h,最长72h。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24h内腹泻4-8次,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2天。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呕吐较普遍。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

    (1)潜伏期24~48h;

    (2)50%以上发生呕吐;

    (3)病程12~60h;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3、治疗: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脱水是其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三、疾病预后

    病程自限,一般为2~3天,预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

    四、预防措施

    (一)个人防控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生吃海产品;各种食品都要煮熟、煮透;注意饮水问题,特别是不要喝生水。

    (二)学校及托幼机构防控

    1、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储备。学校传染病发现、报告和处置流程清晰,信息传递顺畅;储备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消毒药物和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认真做好日常性清洁消毒工作。随着流行季节来临,增加厕所消毒频次,对学校内公共使用场所和重点环节(如门把手)开展清洁消毒工作。

    3、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监管,严禁有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者带病上岗;暂停供应凉菜、沙拉、烧腊熟食等高危食物;供餐工作时建议戴一次性手套,养成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4、提供安全饮用水。加强学校用水管网维护,学校使用井水时要加强监测监管,使用桶装水需正规单位供应并索证。

    5、配备足够洗手设施,强化勤洗手等健康宣教。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教育学生进食前、如厕后做好洗手。

    6、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时,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

    7、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课)。

    四、出现爆发后控制措施

    学校出现呕吐或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或证实疫情流行时,除继续做好上述预防措施外,还须实施:

    (一)严格落实病例管理。现症病例及新发病例须全部居家或集中到学校隔离区域进行隔离,待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后方可离开隔离区域;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厨工须连续2次诺如病毒检测阴性后,方可返岗工作。

    (二)规范开展消毒工作。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需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操作指引立即进行处理;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和被病例污染的课/餐桌、床铺、门和门把手、马桶、水池等物体表面,须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操作指引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三)及时报送疫情信息。准确掌握每日新增病例数、现症病例数、隔离病例数、累计病例数等重要疫情数据信息。

    (四)在疫情流行期间,停止举办各种聚餐和集会等活动。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