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首页 > 暂无相关信息

    绵阳市游仙区民政局2021年民政工作要点

    2021-04-12 14:49文章来源: 民政局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游仙区民政局2021年民政工作要点

    经济试验区、各镇(街道),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

    2021年,全区民政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纵深推进民政系统政治建设,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游仙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纵深推进民政系统政治建设

    (一)全面深化党的建设。突出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接力讲党课,接续新使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光彩”党支部创先争优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育干部在积极完成各项重大任务中锤炼初心、担当使命。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民政事业发展全方面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更高效的民政事务平台,更优化的营商环境,更高质量的“五个游仙”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民政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农村低保、殡葬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常态化纪律教育学习。加强对民政重要重大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腐败问题。统筹抓好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三)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和重点领域管控,统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做实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全区民政事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高度警醒,科学应对、精准施策,不断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聚焦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流浪乞讨救助、殡葬管理、婚姻和收养登记等领域,确保民政服务行业平稳、安全、有序。

    三、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和项目建设

    (一)积极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任务。落实提升养老育幼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等牵头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推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等各项配合工作。

    (二)切实提升民政项目建设规范化水平。以中央、省、市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和试点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大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重点项目、资金的落实力度。加快打造服务多元、梯次衔接的养老服务企业群体。统筹用好社区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和补短板达标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每个重点项目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及时整理上报项目工作简报和进度情况。

    四、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一)开展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试点。将社会救助服务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纳入购买服务范围,支持镇(街道)、村(社区)加强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构建“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依托社工服务站等专业机构,充实基层民政服务力量,协助开展保障对象精准识别,准确落实保障政策。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开展困难群众心理疏导和走访关怀等服务。

    (二)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水平。进一步深化救助权限下放工作,落实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救助公示制度,对低保申请办理实施全流程监督,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畅通社会救助申请办理渠道,推进“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和四川社会救助APP运用,实现“审批透明、数据精准、规范管理、阳光监督”,有效推进审批便捷化和省市区协同一体化,全面实现救助数据按月按期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一卡通”平台无缝推送,实现救助申请到资金发放闭环管理。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动基本生活救助政策适度扩面,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继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老龄意外保险等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镇(街道)前哨功能,探索推动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和建立救助服务站(点),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五、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城市居家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以需定供打造一批老年食堂、老年教育点等特色服务网点。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加强2个智慧养老社区建设。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领域服务质量建设,完成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农村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30%,支持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领域金融支持政策,推进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

    (二)建立安全巡访体系。探索建设巡访救急安全系统,充分运用本土型、扎根型社会组织建立安全巡防队伍,重点关注民政特殊服务对象安全情况和生活动态。建设4个智慧养老安全巡访体系网络,基本建成独居留守老人、贫困重度残疾人、特殊困境儿童和低保群众安全保障。

    (三)夯实养老服务质量和供给。实施“1+N”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建立以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预防和抵制养老机构非法集资。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开展质量提升和隐患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市级要求的四项地方标准,提升养老服务业服务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做好《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达标工作。70%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100%的养老机构符合《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继续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提升农村敬老院照护能力,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实行社会化运营。规划建设一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功能型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构建养老服务人才师资库,实施“区—乡—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覆盖行动。

    (四)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持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适时启动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完成两补信息系统与“一卡通”平台对接,实现对补贴对象动态化、精准化管理。持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探索贫困残疾人照护服务新机制。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建设。探索实施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

    六、巩固基层治理基础探索创新基层治理

    (一)夯实基层群众自治基础。指导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议事协商决策评价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建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推进省、市、区“民主协商示范村”“三治融合示范村”“场景营造示范村”“乡风文明示范村”“民主监督示范村”三级示范村建设和市级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二)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实践“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编制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深入推进省、市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抓好2020年试点项目验收,稳步推进2021年试点工作。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进一步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培训、管理考核、报酬调整等,启动新一轮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工作,加快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建设。

    (三)构建社区治理项目化联动机制。依法厘清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完善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准入和动态管理机制。依托省、市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整合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搭建“微平台”,培育“微队伍”,实施“微项目”,引导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推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联动发展。

    七、强化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和儿童保障工作

    (一)提升儿童关爱保护保障能力。落实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规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补贴和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全面建成“一站一家一点”工作阵地,推进5个“站”、10个“家”、5个“点”的提档升级。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队伍能力和专业水平。实施“百镇千村、助爱牵手”关爱服务项目,引入儿童类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基本信息采集、巡查巡访、政策链接、亲情关怀等服务。

    (二)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继续实施绿色惠民殡葬政策,推进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科学编制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持续开展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

    (三)抓好婚姻登记和区划地名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依法贯彻实施离婚冷静期制度。完成全区道路、桥梁新增命名、更名及区划调整后门牌上墙清理工作。推进“二普”成果转化,编制《地名词典》《地名录》《地名志》《地名故事》。

    八、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一)强化社会组织党建。扎实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持续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对镇(街道)的目标绩效考核。指导开展党史教育,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和重点领域管控,防范政治风险。

    (二)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探索和完善资源整合、供需链接、考核监督、流程设置。加强对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和培育孵化,加快生活服务类、生产服务类、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培育功能服务型和兴趣爱好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65个。按抽查比例不低于3%的要求,落实社会组织抽查检查。扎实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专项行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严防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和年检工作,持续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依法查处社会组织乱评比、乱表彰、乱收费等行为。

    (三)全面深化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加快推进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12个镇(街道)社工服务站和村(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全面完成社会工作全域试点任务。完善“三社”联动,开展扶老助残、基层治理等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工作。健全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聚焦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镇(街道)、村(社区)培育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专业社工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和提升志愿服务档次功能,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队伍覆盖率达到100%。

    (四)持续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常态化开展慈善活动违规行为清理整治。引导社会力量聚焦聚力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主线,创新开展慈善专项救助及专项募集活动。落实慈善优惠政策,为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慈善项目搭建桥梁和平台。

    九、加强民政自身能力建设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服务本领和能力。完善干部平时考核和机关绩效目标考核工作,运用考核成果有效激励民政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二)坚持法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完善法治民政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民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完善民政综合执法机制。

    (三)强化资金监管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内审和“三级联审”,规范财务核算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开展年度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切实履行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四)强化安全和信访稳定工作。强化安全和信访稳定工作责任意识,不断完善民政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和不稳定隐患防范化解举措,健全自查自纠、预防处置机制。突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控,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完善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五)提升基础工作能力。加强公文处理、会务工作、电子政务、保密教育、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政务信息报送、值班备勤、政务督查、政务调研、绩效考核等规范化管理。做好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大民政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力度。

    绵阳市游仙区民政局

    2021年4月12日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