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解读

2020-06-03 14:15文章来源: 教育和体育局
字体:【    】 打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小学、初中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0〕139号)精神,为了使考生和家长更准确清楚地了解2020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现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作以下解读:

问: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是怎样规定的?

答:户籍所在地适龄儿童、少年,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由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入学。具体招生政策请关注户籍地(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发布的招生信息。

问:2020年民办小学、初中学校入学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2020年民办小学、初中学校入学政策变化有:一是民办学校不得组织考试,民办小学、初中学校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等名义选拔学生;二是民办学校不得与社会培训机构挂钩招生;三是民办学校不得提前招生;四是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学校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时直接录取全部报名学生。学生报名登记、电脑随机派位结果查询等工作均通过学校公布的招生平台进行。

问:民办小学的招生报名和录取时间是怎样的?

5月22日,发布招生公告。5月27日—6月7日17:00,报名登记。6月12日,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并公布派位结果。6月13日—6月14日,学生及家长按照电脑随机派位结果,在网上确认学位,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就读机会。

问:民办初中的招生报名和录取时间是怎样的?

5月22日,发布招生公告。5月27日—6月7日17:00,报名登记。6月20日,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并公布派位结果。6月21日—6月22日,学生及家长按照电脑随机派位结果,在网上确认学位,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就读机会。

问: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报几所民办小学、初中学校?

答:为了满足适龄儿童、少年有更多机会选择就读民办学校,有意愿就读我市民办小学、初中学校的适龄儿童、少年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民办学校,既可填报市直属民办学校,也可以填报县市区民办学校。

问: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具体怎样进行?

答:流程应包括电脑随机派位技术说明→从报名系统导出报名信息→导入派位系统→现场预试→正式电脑随机派位→查看电脑随机派位结果→打印派位名单→现场审核签字等程序。现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纪检监察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在内的相关人员监督。

问:在民办学校报名,但没有获得电脑随机派位学位的学生,到公办学校就读有没有影响?

答:没有影响。

在民办学校报了名,经电脑随机派位未获得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

问:已经确认了民办学校的学位,但没有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就读公办学校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

经电脑随机派位并已确认民办学校(含直升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如果放弃民办学校学位,由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请学生家长确认学位时慎重选择。

除以上情形外,其他需要就读公办学校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

问:在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就读小学的学生,怎么直升本校初中?

答:有意愿直升本校初中的学生,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根据申请提前锁定学生信息,学生信息被锁定后,将不得参加其他民办学校报名登记,否则该生的电脑随机派位结果无效。对于本校小学毕业直升人数少于本校初中招生计划的,本校小学毕业直升学生应全部录取至本校初中;对于本校小学毕业直升人数超过本校初中招生计划的,只对本校小学毕业直升学生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不对外招生。

学校要明确告知学生、家长直升制度的相关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本校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初中,也不得强制要求本校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初中。

问:不选择直升本校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其他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吗?

答:可以。

不选择直升本校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其他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不选择直升则视为放弃就读本校初中。

问: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是否可以转到公办学校就读?

答:可以。

从民办学校转出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读。民办小学毕业后选择就读公办初中的学生,由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入学。

问:社会培训机构和个人宣传的“提前录取”“内部指标”等可信吗?

答:不可信。特别提醒学生及家长:

1.不要相信任何培训机构声称为某校组织的提前选拔、特殊培养等信息;

2.不要相信任何个人、社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声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代理招生、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信息和诈骗行为,如遇相关情况,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3.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网站提前发布的招生信息;

4.不要与任何学校、机构签订与招生考试有关的承诺、协议书等。

浏览次数: